“七一”系列特輯之三|北京建機院基層共產黨員石小虎擔當作為 典型風采
北京建機院基層共產黨員擔當作為典型風采
系列特輯之三:
加快實現生產運作流程和企業文化整合重塑-“凱博機械生產部”共產黨員石小虎先進事跡
“雙百行動”綜合改革以來,北京建機院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和管理模式調整,推動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布局調整,建立了“大生產-大研發-大銷售”生產經營格局。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生產訂單積壓、短時間內業務爆發式增長,能否在“大生產”模式下,開展好生產運作流程的整合重塑、加快提升生產效能,成為檢驗改革成效的“試金石”。作為生產一線負責人之一,石小虎同志帶領“凱博機械生產部”黨員群眾,優化生產管理流程、加強團隊協作、提升工作效率,逐步解決了生產部門存在的資源利用不充分、產能分散等問題,充分發揮了典型引路和示范帶動作用,展現了建機院基層黨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奮發向上、積極作為的精神風貌。

加快生產運作流程整合重塑。
邁出堅實第一步
生產運作流程的有效銜接和融合是生產運作流程的首要任務,是建機院生產產業鏈條價值增值和價值創造的關鍵環節。整合初期,生產部不僅要對重組前的各自資源特點和技術優勢給予特別考慮,還要促進其在重組后的生產運作流程中得到合并、突出和加強,從而帶動整個重組后的生產運作流程的暢通銜接和高效。石小虎與“凱博生產部”其他負責人根據重組的戰略意圖,仔細梳理關鍵生產運作流程,著力解決工作目標分解匯總不夠、各流程銜接不暢等問題,探索制定更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生產管理制度,“淌著急流過河”,向著建機院“101”戰略目標穩步邁進。
生產組織方面,采用流水線式作業方式,對生產各環節全程監控,合理安排工序,細分崗位職責,提高了生產效率;
工藝工裝方面,結合實際設計多款實用生產工裝,縮短了生產過程中的測量耗時,減少了人為誤差,節約了生產成本;
組織協同方面,逐步構建“一線生產任務驅動型”的協作流程,通過規范化管理,解決與技術、經營、質量等部門業務貫通和組織協同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一段時間的運行,生產部員工對重組后的生產運作流程和機制有了科學的認識,生產部響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服務市場需求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更好地滿足了建機院內在規模擴張和產業鏈競爭方式轉變的需求。
加快企業文化整合重塑,
凝聚向心力,畫好同心圓
企業文化在生產運作過程中最能得到深層次體現。整合初期,由于缺乏對“大生產”戰略格局重要性的充分認識,生產部一些員工一時難以適應,存在職業安全感、穩定感缺失的情形,導致出現疑慮重重、生產效率不高等現象。整合過程中,生產部將員工精神風貌、價值觀念、信仰理念等層面的整合視為綜合能力提升和重組后生產運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優秀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在黨員群眾中對重組后的企業使命、戰略目標和生產運作模式進行了多次宣貫,促進了建機院文化積淀的充分演繹和延伸;通過深入培養技能多面手“責任田”意識,促進深層次的企業文化認同,對整個生產運作流程的調整優化和重塑起到了關鍵保障作用,促進了企業文化和中心工作的統籌融合。
從2月復工至今,石小虎幾乎沒有完整休息過一天,他每天穿梭在車間內,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經驗,探討工藝….用責任擔當演繹樸實平凡,專注于對細節的執著,每一步皆是對自我的超越,以飽滿的精神、奮發有為的姿態投入到建機院改革發展的新征程中。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的是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流上的橋梁。”
在機聲轟鳴的車間里,石小虎帶領 “凱博機械生產部”的黨員群眾們,用樸實行動細耕“責任田”。生產設備是他們耕耘的犁鏵,他們用強大的執行力和行動力架構起一座建機院改革發展壯大、通向“理想彼岸”的橋梁。他們踏實肯干、默默無聞,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基層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 建機院 紫薇盛開的季節
供稿、編輯:黨群工作部